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甘肃玉门关:盛景难再 春风已度玉门关

甘肃玉门关:盛景难再 春风已度玉门关

2010-11-19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北京文艺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别看就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堡,它在中国历史、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却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,它和阳关一起,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南北道通,恰如中原出入西域的两扇大门。

  在政治、军事上,它是开拓西域的前沿堡垒;在中西贸易往来上,它又是一个通商口岸,负责征税、缉私、保护商旅的安全。从这道大门西去,就踏上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北道,经车师到北庭,通焉耆,过龟兹,直到地中海各国。

  东汉时期,驻守西域31年的都护班超垂暮之年给汉皇上书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门关。”

  天涯游子的这一声浩叹似乎穿越2000年的时空,震痛了我们的耳膜。

  而眼前的玉门关,早已尘埃落尽,沉默无语。

  从空中俯瞰玉门关,发现它的位置十分奇特:这里看似一块平地,作为关隘并不险要,但其中却充满了玄机,一出城门就是一个天堑般的大沼泽;东西方向是万里长城;北边横亘着马鬃山;南边,沿着敦煌西塞墙一直通向阳关,塞墙和烽燧以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库姆塔格大沙漠,玉门关易守难攻、坚如磐石。

  看来,在关城的选址上,古代的军事家们可没少费心思。

  和阳关一样,玉门关布防的另一个玄机就是控制水源。李正宇说:再往西到罗布泊上千里都没有水,所以他们在这里必须补充水,把住了水源就把住了命脉,必经之地,不可越过。

  在以驼马为交通工具的古代,要想穿过大漠就必须择水而行。水,是生命线,也是杀手锏。

  把关就是把水,把水等于把关,流淌到长城沿线的疏勒河,变成了一道军事防线。

  关口湮没,长城坍塌,路无人迹,终于沦为废墟。

  如今的玉门关已经被风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台,昔日车水马龙、驼铃叮呼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,成了“春风不度”的荒漠寂野。它就像一个饱经苍桑的老人,默然伫立在荒野之中。只有当目光穿过隔栏从洞门口望去,城堡里边,那些顽强生长着的棘棘草,凭添了一些生气。想当年汉将班超为击退匈奴,率铁甲三千出敦煌,走玉门,从此征战西域数十年,班超年迈时曾上书汉武帝,只求生入玉门关,回到中原以度晚年,最后他如愿死在了洛阳。当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和今日苍茫天地中的废墟所重合时,心中的感怀无法描述的。

  站在玉门关的脚下,仿佛可以听见千年幽怨的羌笛,穿越时空从关城上飘然而过,时抑时扬,愁情无限;叮咚的驼铃回响在空旷的大漠深处……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玉门关